- 技術支持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技術支持
中國國內空調廠商能否順利通過能效大考
中國國內空調廠商能否順利通過能效大考
2008年3月至今,關于定速空調新能效標準的討論鬧的沸沸揚揚,準入門檻是2級還是3級的爭議喋喋不休。空調能效門檻的提高勢必會淘汰一些小品牌,即使是大品牌也面臨著處理能效不達標空調,升級產品線,設計、研發符合標準的新空調的任務。
于是,新能效標準何時實施,2級準入還是3級準入成為問題的關鍵,而新能效標準限制門檻懸而未定以及實施日期的延遲對廠商下一步戰略的制定提出嚴峻考驗:是把握住后的機會向高能耗空調要銷量呢?還是提前進入戰斗狀態搶占先機呢?
前者可以趁空調的價格尚處于低水平的前提下賺得高能耗空調的后一桶金,但是稍有不慎,高能耗空調就會“爛”在手里;后者可以搶先攻城略地,不過也面臨著開拓市場的壓力。現階段空調廠商采取了何種策略應對空調能效大考呢?
中國首個變頻空調能效標準已于去年9月1日正式實施,新的定頻空調能效標準也將于2009年3月實施。上市能效等級將由現行的五級提高到二級,產業的風向標開始朝向變頻空調。新能效標準的實施將給空調市場格局帶來哪些影響?空調企業能否順利通過能效大考?
能效標準將門檻大幅提高
9月1日,中國首部變頻空調國標正式實施,結束了變頻空調長期沒有能效評定標準的局面。新標準將變頻空調能效分成5個等級,入門門檻為5級,能效比為3.0,4級能效比為3.4,3級能效比為3.9,2級和1級能效比分別為4.5和5.2。而明年3月,新的定頻空調能效標準也將開始強制實施,將空調的能效標準調整為3.2、3.4和3.6三個級別,門檻再次提高,能效值達到3.4的空調才能稱為節能空調。
中國信息中心與中電網近日聯合發布的《2008冷凍年度國內重點城市空調零售市場白皮書》顯示,今年中國空調零售整體市場規模為2450萬臺,與去年同期的2630萬臺相比下降了9.31個百分點。之所以說中國空調企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是因為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空調近8成都是四、五級能效標準的產品。
2008年的空調市場不景氣,造成了大量的庫存,其中有8成是四、五級能效的空調。能效門檻的提高,將使空調廠商的成本提高30%左右。空調企業不但要應對巨大的庫存壓力,還要跨越“高能效”這道坎。
能效與市場的反差
能耗比是制冷量除以輸出功率的比值,能耗比越高就越省電。而通常情況下,高檔空調能效等級每差一級,價格相差可達四五百元,目前市場上的同一品牌、相同功率的空調,1級能效與5級能效的產品價格相差千元以上,有些品牌價差甚至達到兩千元。
一邊是費電卻便宜,一邊是省電卻昂貴,當消費者面對這樣的選擇時,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變頻節能空調,但約有60%的消費者終還是選擇了“費電卻便宜”的產品。
以一般家庭用多的小1.5匹空調做測算,從下班后開到第二天早上約11小時,如果用5級能效的空調,大約消耗13度電,而用1級能效的空調,能節省3~4度電,每度電按0.6元計算,每天節省1.8~2.4元錢。按全年平均使用空調5個月來算(南北方有差異),一年能節省270~360元。如果選擇1級能效空調,使用3年左右節省下來的電費即可補上購買節能空調的1000元的差價。再考慮到空調的使用期限不會太短,長遠來看,節能空調的優勢不可謂不大。
變頻空調將成為大受益者
新定頻空調的能效標準相當于將現行標準的能效等級直接提升3級,非常有利于節能空調的推廣。長期以來,中國空調市場一直是低價位高能耗產品主打市場。而新能效標準的實施將改變這一局面。
目前,中國空調企業生產多集中在定頻空調,定頻空調近幾年來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節能進展。要提高能效需要加大換熱器,換熱器的原材料主要為銅管、鋁管等,加大換熱器勢必會加大原材料的消耗,加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成本必隨之上升。定頻空調的成本上漲后,與變頻空調相比的價格優勢將不復存在。
因此,入市能效門檻的提高,變頻空調是大的受益者。因為變頻空調的能效門檻就是3.2,相當于定速空調的2級能效。而且能效比越高,變頻空調的成本越有優勢,能效比高于3.0的,其成本甚至低于定頻空調。
空調核心的部件是壓縮機,而目前壓縮機制造基本由日系廠商壟斷,空調能效從五級提高到二級,將使中國空調企業的采購成本上升。而當定頻空調與變頻空調價格相當的時候,消費者無疑將選擇性能更具優勢的變頻空調。可以預見的是,變頻空調將迎來快速發展時期,空調廠商如果不提高技術和調整產品結構,將會在變革中淘汰。
原文:http://www.textluoli.cn/js_view.asp?id=163883
- 風淋室(貨淋室)管理標準有哪些? 2011-06-06
- 高效空氣過濾器的安裝與維護 2011-08-30
- 風淋室助安康供電局實現創新管理 2012-02-29
- 空氣過濾器為市民分憂 2013-08-12
- 什么是超凈工作臺 2010-07-17
- 什么是凈化工程 2010-07-17